我们常犯的逻辑谬误(下篇)
作者:admin 时间: 2020-10-15
1、赌徒谬误
你认为随机事物的发生和之前发生的事情是有相关性的。
有人在看到独立的随机事件(比如抛硬币)时,总觉得会和前面的事情有相关性(前面连着五个正面,下一个肯定是反面。)
2、乐队花车
你试图说明因为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相信同一件事物,这件事情就是对的。
一个事物/观点的流行程度和它本身是否合理没有关系。地球是球形的,在人们相信地球是平的时代地球也是球形的,地球才不管你信不信它呢。
例子:看到《货币战争》那么畅销,小红相信一定是罗斯柴尔德和共济会在背后操纵着整个世界。小红犯了乐队花车谬误。
3、诉诸权威
你利用一个权威人物/机构的观点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要证明一个观点,只是摘录别人的观点是不够的, 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权威为什么有那样的观点。因为权威人物/机构也是会犯错误的。
当然,权威人物/机构的观点有可能是对的,所以不能只因为对方使用了诉诸权威的谬误就认定这个观点肯定是错的。
例子:小红不知道怎么反驳进化论,于是就说:“我老公孙越是大科学家,他觉得进化论是错的。”小红犯了诉诸权威的谬误。
4、合成谬误
你认为一个总体的某些局部具有的特性对于这个总体的各个部分通通适用。
对某些局部合理,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局部同样合理。我们常能观察到不同事物之间的一致性,以至于当一致性不存在的时候也固执地认定
有一致性。
例子:小红买了辆自行车,当她看到自行车的车座是人造革的时候,她就觉得自行车的其它部位也是人造革的。
5、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你提出了一个观点,并收到了别人的批评,你试图用“诉诸纯洁”的方式来捍卫自己的观点。
你试图通过马后炮和修改标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那有缺陷的观点。
例子:
小红:“所有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
小明:“孙越就是荷兰人,他就不喜欢喝胡辣汤。”
小红:“好吧,所有真正的荷兰人都喜欢喝胡辣汤。”(这就犯了“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的谬误。)
6、基因谬误
你通过一个事物的出身来判断它的好坏。
你试图逃避正面的讨论,转而讨论事物的出处。这种做法和本文第六条“人身攻击”类似,都是试图通过某些负面印象来从侧面攻击对
方,却不能正面的回应对方的论述。
例子:
小明:“孙越不喜欢喝胡辣汤。”
小红:“孙越是荷兰人,怎么会不喜欢喝胡辣汤?”(这就犯了基因谬误。)
7、非黑即白
你把黑和白作为仅有的可能,却忽略了其它可能性的存在。
你使用了简单粗暴的假二分法,来掩盖其它可能性的存在。你想通过非黑即白的选择来误导讨论,破坏辩论的建设性。
例子:在谈到反恐战争时,总统说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战争,你就是支持恐怖分子。总统这里犯了非黑即白的谬误。
8、窃取论点
你采用循环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被包含在前提里面的观点。
这是一种逻辑智商破产的谬误,因为你把你的前提假设默认为真的,然后利用循环论证的方式来证明它。
例子:KengDie教的经文《KengDie Sutra》里面说的东西都是真理,因为在《KengDie Sutra》第一章第二段里面提到了“KengDie所
述都是真理。”
9、诉诸自然
你认为一个事物是“自然”的,所以它是合理、必然并且更好的。
一个事物是自然的并不一定代表它就更好。互相杀戮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不应该互相屠杀。
例子:小红认为吃草药肯定比吃人工制造的药有效,因为草药更加“自然”。(这就犯了诉诸自然的谬误。)
10、轶事证据
你试图用个人经验或者单独事例来取代逻辑论述或者有力的证据。
比起复杂而确凿的证据来说,轶事证据更容易获得,但是却要粗浅很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量化衡量的科学数据/确凿证据比个人经验/
轶事要更加可信。
例子:小红爷爷是个30年的老烟枪,现在80多岁身体还很健康,小红据此得出吸烟对身体无害的结论。小红犯了轶事证据的谬误。
11、德克萨斯神枪手
你在大量的数据/证据中挑选出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证据,而不使用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数据/证据。
你先开了一枪,然后在子弹击中的地方画上靶心,搞得自己真是个神枪手一样。你先决定了自己的立场,然后才开始找证据,并且你只找
对自己有利的,而对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就选择性忽略。
例子:X会为了证明自己尽职尽责,到处宣传自己拨出了XXXX的善款,却只字不提自己消费的奢侈无度。(这就犯了“德克萨斯神枪手”谬误。)
12、中间立场
你觉得两个极端观点的妥协,或者说中间立场,肯定是对的。
虽然大多数时候,真理确实存在于两种极端的中间地带,但是你不能轻易的认为只要是处于中间立场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谎言和实话
的中间地带依然是谎言。
例子:小红认为疫苗会造成儿童自闭症,孙越进行科学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疫苗不会造成儿童自闭症,小明认为两者观点的妥协——疫苗
会造成儿童自闭症,但不是全部的儿童自闭症——才是正确的。小明犯了中间立场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