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逻辑思维的表达能力
怎么训练和提高我们表达的逻辑能力呢?
平常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多多思考自己说话的合理性,和多多检视自己推论过程是否有足够的逻辑支撑。除此之外,私底下也可以刻意锻炼自己。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一些逻辑推理题来训练我们表达的条理性。这个训练有五个步骤:
1 / 先把逻辑题私底下做出来;
2 / 口头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用手机录下;
3 / 回放自己的说话,看看能够听得懂自己的推理流程;
4 / 添加和删减自己话语中遗漏或多余的部分;
5 / 不断重复,直到自己完整流利表达这个过程;
说话具备逻辑性,不一定需要你好像爱因斯坦那么聪明,所以做题花多长时间都没关系,最重要是你把题目做出来之后,再用口头表达过一遍你的思路。
因为当你有了思路后,如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这种思路,这才是重点。这种练习,就是训练我们在有固定思路的前提下,怎么说话才具备逻辑。
否则你毫无头绪,你也不知道怎么说话才算有条理了。
非逻辑思维
有时候我们说话可以按照逻辑的形式表达,但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需要用逻辑的形式去表达。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一些非逻辑的思维形式,来转换我们的说法。
不管是用来应对别人的刁难,还是跳脱对方的语言陷阱,抑或制造说话的梗,博取红颜一笑,都需要这样的一种思维形式。因为这种形式,就是展现我们反应能力的基本条件。
那怎么样才能运用到这种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呢?
举个例子,别人问你1+1=2,这是逻辑:但如果你回答说1+1=3,因为一个男的加一个女的,说不定就会得到一个小的。
这就是非逻辑思维了,包括发散思维、想象思维、类比思维、聚敛思维等。
大多数修辞手法,好像夸张,比喻,对比,暗示,讽刺,都是跳脱正常的逻辑思维来润色表达的。 那怎么跳脱正常的逻辑思维聊天呢?
我们跟别人聊天,一般只有四种范畴:
1 / 肯定;
2 / 否定;
3 / 不肯定或不否定;
4 / 顾左右而言他;
所以针对同一件事,可以得出四种回应方式,如别人刁难你:你看上去怎么这么老?
1 / 肯定回答:是的,长期熬夜导致,所以就这么苍老了。
2 / 否定回答:哪有,我觉得我的样子挺年轻的啊,干嘛说我老?
3 / 不肯定或不否定:关你什么事?你为什么跟我说这个?
4 / 顾左右而言他:呃,有时候相貌这个东西很难说的,你想这样,却不是这样。
这些回答都是在特定的逻辑框架下进行的回答,因为其中探讨的,都是现实生活当中导致“我看上去老”的客观原因,我的回答都是围绕这个原因来做论述。不过作为应对方式,还不够好,给人很直白的感觉。有时候太直白的回答,很容易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
而非逻辑思维形式,就不会揪着这个客观原因做解答,会跳出这个界线,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去回答:
1 / 肯定回答:没办法,国家还没统一,我个人很是忧心啊!
2 / 否定回答:我这种不是老,而是成熟。
3 / 不肯定或不否定:老不老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心的。
4 / 顾左右而言他:我就像佛祖,超然脱俗,其他的一切随遇而安吧!
看得出来不?
这些回答的指向是对内的,也就是指向说话人的自身。
如果我们说错了话,想要缓解这个尴尬,自嘲就是属于这种对内的非逻辑思维表达,诸如“看来我的智商欠费了,连恭喜的话都说错”。但是如果遇到别人怼你,那么这些回答的指向就要对外,也就是指向对话者的身上。
例如继续上面的问题,对外的四种回答是:
1 / 肯定回答:是的,跟你这种嘴欠的人相处,谁都会被气老。
2 / 否定回答:也许,你的视力不是那么好吧。
3 / 不肯定或不否定:我老不老就不知道,但说我之前首先看一看你的穿衣打扮能有多年轻?
4 / 顾左右而言他:有时候问问题也要问得有水平一点嘛,像你这样就问得刺耳的同时又让人讨厌。
性格外向的人,在对话的用语选择上,一般是对外。而很多内向不敢说话的朋友,说话的指向往往会归结给自己,更习惯逃避。
良好的反应能力,一定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平常的语言反应,我们可以用跳出逻辑思维这种方式来练习。
想一想,同一句话,你按照我上面所说的那些方法,试着想出不同的回应方式,看看你能想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我之前也说过,从笑话当中,也可以学习这种跳脱逻辑的说话方式。多阅读这方面的材料,你就能够摸索到门路,变成自己的说话习惯。然后你就可以根据交际的目的,说话的对象来说出不同的话语。
这些需要持续锻炼才能够出效果,千万不要幻想自己随便锻炼几下就能一蹴而就掌握了。
坚持练习,还是很重要的。